行业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资产过亿投资创办合作社网箱养鱼
发布时间: 2024-01-06 作者: 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9日 09:27进入三农论坛来源:农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邓志林是贵州省罗甸县元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当地人称他为“我们这里的新农民”。

  初见老邓,是在红水河镇龙滩库区千岛湖他那住房兼作业室的渔船上。要不是当地干部介绍,我们以为黑瘦的老邓就是当地的渔民,根本想不到他竟是在贵阳拥有几家4S店、资产过亿的企业老总。

  说起老邓到罗甸当渔民,还有着一段传奇经历。7年前,酷爱钓鱼的老邓在朋友的介绍下,到生态优良的罗甸来钓鱼,每次来,都要住上三两天。说也奇怪,这一来二去,老邓惊讶地发现,每当他从罗甸回到贵阳,就会头疼发烧、全身难受,而一到罗甸,所有的不适竟又不治而愈。在跟家人商量后,他决心长住罗甸,安居千岛湖。从此,老邓开始了当农民的新生活。

  地处贵州南部的罗甸县,过去基本上没有渔业。2008年,随国家重点工程龙滩水电站的建成,罗甸县一下子有了76平方公里的水域,成为贵州省10个库区淹没县中第二大水域县。库区建设,需要移民1.6万人。在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1万多移民先后得到了妥善安置,但还有近6000移民就业无门。在此情况下,当地想到了利用库区资源,“移民变渔民”的就业安置办法。为了使原本种田的农民学会养鱼,当地农业部门将眼光投向外地,用优惠政策引进养鱼能手,通过他们带动当地渔业发展。老邓的到来,也引起了当地农业部门的注意。经过商量,他们向老邓提供10公顷水面让他养鱼,以此带动当地群众从事渔业生产。在老邓的带动下,罗甸库区网箱养鱼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一个新的产业正在形成。

  老邓在全县率先建起了渔业合作社,吸纳渔民入社,帮他们聘请技术指导,为他们垫资统一购买鱼苗、鱼药和饲料,并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他们打市场,开创了带动渔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

  目前,在老邓的合作社中,养殖面积最少的有2亩,最多的有20多亩,亩均产值达到10万元,户均养殖收入接近20万元。

  老邓有着商人固有的精明。他经过调研发现,这些年,库区渔民养的都是草鱼、鲤鱼等普通鱼类,价值不高,产品也没有差异性,轻易造成互相竞争;而如果养殖高档鱼,在同等人工、饲料等投入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却大不相同。于是,老邓将自己的养殖水面作为试验田,与省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引进了一批名贵鱼种做试验生产。目前,试养的丁桂鱼非常成功,初步估算,每亩产值能有三四十万元,比普通草鱼、鲢鱼、鲤鱼高3~5倍,增收效果十分明显。下一步,他准备扩大养殖品种和规模,待技术成熟后,向合作社社员推广。

  随着老邓渔业养殖的成功,慢慢的变多的农民到库区养鱼,网箱慢慢的变多,昔日寂静的水面热闹了起来。养鱼的人多了,老邓颇感高兴,他感觉自己带了个好头,做了件好事。可同时,他又担心水质污染,影响农民的长久生计。他知道,撒鱼食要适时适量,这是减少污染的重要前提,但是,鱼的粪便也会对水面造成污染。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善于思考的老邓四处打听,听说省外有一家单位开发了一个“网箱养鱼鱼粪收集系统”,于是,他立即投资20多万元,在自己的7个网箱下安设了这个系统。目前的实验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大大降低鱼粪和饵料对水体的污染,而且还能实现渔业副产物的转化增值。一个养殖季可收集鱼粪2000多公斤,卖作生物肥可增收近万元。老邓在为库区渔民解决水体污染的同时,为社员又找到了一条增收路。

  老邓的经历,述说了一个工商企业家带动农业发展的新故事。合作社社员说:“像老邓这样的‘新农民,我们欢迎!”

上一篇: 特色养殖 致富路上“加速器”
下一篇: 望谟县边饶镇打造“一村一品”渔业特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