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2022年中国乌鳢养殖主要产业政策及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发布时间: 2023-12-29 作者: 资讯中心

  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乌鳢养殖规模及趋势变化分析,提高苗种培育成活率和降本是发展关键「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入

  乌鳢俗称较多,北方和华东地区称黑鱼、乌鱼;湖北、湖南地区称才鱼;广东、香港地区地区称生鱼;西南地区称乌棒;此外还被叫做斑鱼、财鱼、草鳢、蛇头鱼、文鱼等,是一种颇受欢迎的经济鱼类。乌鳢历来畅销国内外市场,在东南亚各国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价格昂贵,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上,属淡水鱼中较高档的水产品之一。

  就我国乌鳢产量来看,2016年以前我国乌鳢产业整体表现由快速地发展转变化稳步发展态势,整体产量渐趋稳定,2017-2019年,过度捕捞背景下我国乌鳢养殖受到严重的病害问题和质量上的问题,叠加整体市场需求景气度较高,价格较低,养殖户积极性较低转向其他水产,整体乌鳢产量会降低,2020年以来,随着我们国家整体乌鳢需求和价格提升,我国乌鳢产量开始回升。

  细分省市来看,我国广东占比我国乌鳢养殖产量超一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广东、江西、浙江、山东、湖南五省份分别产量为28.3万吨、4.3万吨、3.96万吨、3.84万吨和3.45万吨,分别占比51.6%、7.8%、7.2%、7%和6.3%。

  高饲料成本和苗种一直是制约我国乌鳢产业扩张的重要的条件,乌鳢生性凶猛,适合小规模养殖,乌鳢混养或低密度单养时也很少发生疾病,但在乌鳢集约化养殖时,如果防病治

  病措施不力会导致乌鳢病害发生,且在养殖过程会因饵料不足时会大吃小,加之乌鳢主要饲料为肉食性鱼类,饲料需求量极高,鱼虾、蚯蚓、螺、蚌等整体成本比较高,配合饲料目前仍主要以鱼粉为主提供必要的蛋白质,但受鱼粉价格波动明显,整体乌鳢成本不确定较高,国内相关乌鳢配合饲料研究替代方案大多分布在在在豆粕对鱼粉的替代上,其他动植物蛋白源的替代研究相对较少,未来随着国内相关研究逐步发展,有望在配合饲料领域做出突破以此来实现降本。苗种来看,我国目前乌鳢养殖仍主要以捕捞野生苗种为主,整体苗种质量差别较高,且供应量无保障,人工培育苗种是趋势,但乌鳢的食性驯化和苗种培育是人工养殖乌鳢中的一大技术难关。各地普遍反映“乌鳢要苗容易,育种难”。苗种发花成活率最高不过50%~60%,一般为20%~30%,甚至更低。因此,提高乌鳢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是目前乌鳢养殖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关。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乌鳢养殖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升公司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乌鳢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 乌鳢人工育苗获得成功
下一篇: 南海新农人逐梦记